智慧城市新政解读!全域数字化转型有何亮点?
作者:千钧国际
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公布及《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智慧城市相关项目吸引了大量政府资源、社会资本和机构入场,我国各类新型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井喷式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可观。
但各地建设也暴露出规划设计滞后、建设盲目跟风等问题,导致智慧应用浮于表面。不同部门、不同县区,对智慧城市建设所包含的内涵和延伸不尽相同,各自为政,导致智慧城市仅仅是信息化项目建设冠以城市之名,沦为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
在这个背景下,4月2日,国家数据局发布了《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下一阶段智慧城市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什么是全域数字化?怎么实现全域数字化转型?读完本文,相信你就会找到答案。
一、什么是全域数字化?
全域数字化是指导意见的题眼,也是贯穿全文的指导思想,还原到原文语境中解读,全域数字化可以归结为三大特征——
1. 全局应用
“着力推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域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生态”
换句话说,智慧城市的全域数字化就是要将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都纳入数字化的范畴,通过集成和应用数字技术,实现城市运行的高效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全息感知
“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计算、未来网络、卫星遥感、三维建模等关键数字技术在城市场景中集成应用……”
不仅仅是将传统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流程数字化,更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对城市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和反馈,实现城市管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3. 全体协同
“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相关表述都在反复强调“整体性”,对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经济产业这些子系统来说,它们是独立的系统,但也是要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系统构成的环境进行交互和相互作用,这些子系统之间同时也会存在相互的影响,这些影响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二、如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
不难看出,新政策下基于数据要素实现城市系统协同优化的基本机制并未发生改变,这证明数据优先的城市改造和建设方向是正确的,使用数据可视化以期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城市运行状态的手段依旧必不可少。
但相比于传统的智慧城市系统,数据可视化2.0时代,我们需要通过数据和计算更加高效地连接供需双方,实现更精准的匹配,使有限的存量资源能发挥更大的效率。
1. 智慧交通
在全域数字化时代,我们不仅要考虑车、路、人的要素协同,同时还要把居民子系统、通信子系统、气象子系统等功能要素考虑进去,掌握居民出行规律、天气变化情况,将监测与应急相关信息系统面向移动智能终端客户端、手机短信、及情报板控制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及时、准确、便利的信息服务。
在共享单车、网约车、快递外卖、新能源电车、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各种新兴业态共生的当下,城市交通管控还需要建立时空动态思维,根据具体场景下人们对设施、服务的需求研判,预测性调节供给。如根据高峰用餐时段骑手密度调整交通枢纽站的停靠时间,根据车流轨迹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等。
2. 智慧政务
以实际Gis地理信息搭建,高精度的细节还原确保视觉拟真度,同时融入对城市人口数据、政府公示信息、社会舆情、权威数据资料,进行大数据分析,展示政府政策、社会事务、公共安全、城市发展规划、数字经济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帮助政府部门对政务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
3. 智慧社区
打造“线上+线下”综合监管体系,全面推动工业企业、楼宇、商业载体、民居楼等重点场所安全监管,用一个汇聚各类数据和系统的数字化监管底座,为隐藏在城市繁华下的安全隐患装上“智慧的眼睛”。
例如,可以通过对煤气浓度的有效监测,以及对燃气泄漏的准确定位,实现自动化报警并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实现从燃气“制”治到“智”治的跨越与转变。
4. 智慧产业
在产城融合的趋势下,良好的人居体验和高效的企业生产能力缺一不可,产业园区通过整合安防、环境监测、能耗管理、楼宇租控、公共服务等多个系统,综合考虑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和人才居住等场景,通过对园区各种“流”和“场”的运行情况的描述,打破数据高墙、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有效解决“产业空心化”、“园区孤岛化”的问题。
智慧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项目,而是一个行政管理、城市体验、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标准,是一个城市相关产业的融合。
全域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不在于技术、成本,而在于数据资源体系“一本账”、数字基础设施“一朵云”“一张网”,只有做到数据通、网络通,才能最终实现全城通。